我认为从小给孩子制定严格的标准,规范孩子的行为,真正做到明是非,懂道理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么样把孩子教育好,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图片0]
(一)要注意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但不要让孩子把自己骗了。
(四)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但赞美要把握住度,不能过于偏激。
2把孩子教育好的技巧
1.父母之爱
什么是真正的爱,可能我们很多做父母的人都没有认识到。既要爱孩子,又不能溺爱,正如培育花草一样。适当的雨水和阳光,花草才能健康成长。浇水施肥过多,反倒是让花草枯萎。
2.嫉妒与公平
爱要公正、不偏颇,孩子的心理才能健康,才能学会分享。
3.关于生的问题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真正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才能正确地认识和珍惜生命。
4.关于死的问题
死亡是什么?孩子们,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停止,人也会面临死亡正如花的枯萎和动物的死。原来62年前,我们就以这么浅显易懂的海报告诉过我们的孩子们。
5.好奇心并非破坏
保护儿童的好奇心,了解孩子破坏东西背后的原因。
3教师教育孩子的绝招
不做老师做朋友
教师大多数是管理主义者,当下的中小学教育,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管理;而教育不是管理,是互相影响和沟通,就如孔子那样,与学生一块生活,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如苏格拉底一样,跟学生一边散步一边聊天,创设一种比较轻松愉悦的氛围。
让孩子充满活力
做教师的家长要避免把孩子的生活搞得太文静、太规律、太清静,可以适当让孩子参与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足球等,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提高机体的运动平衡能力和反应速度。
[图片1]
也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孩子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实际的困难,努力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的过程。以免将来真的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孩子吃大亏。
培养孩子独立人格
可以创造各种条件拓展孩子的视野,带孩子郊游、上兴趣班、去福利院做义工,专注地研究某种动植物,到大街小巷寻找城市发展的足迹等等,这些有益的活动,只要鼓励孩子坚持做一两样,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孩子处世的情怀,会增强孩子主动跟人交流的愿望,提高孩子感受实践之美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引导孩子认识自我
虽然教师的交际圈子小,但在教育口是有人脉的,所以社会上“上学难”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就不存在了。但就孩子是否应该在自己教书的学校上学的问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4教育孩子的方法
1、注意批评的技巧
孩子难免做错事,即使家长有多生气,都请尽量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批评孩子要讲究技巧,避免伤及孩子幼小的自尊心。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家长首先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你不喜欢的只是他的这种行为,而并非他本人,要让孩子知道你是对事不对人的。
2、避免命令口吻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有些父母喜欢以家长的"权威身份"对孩子采用命令式的语气,但这种单方面的命令方式对孩子自尊心的发展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孩子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思做事,孩子的自主性受到压制,很容易使得孩子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而有些孩子则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对父母采取反抗的态度。
3、放下姿态了解孩子
孩子在商场看到喜欢玩具继而大吵大闹要买,搞到父母难堪是常有之事。家长较常的做法是把孩子拉离现场或者立刻变脸让孩子住嘴。其实孩子并不是真的非拥有这个玩具不可,只是有时因为我们家长的这些过激行为,让孩子叛逆不服,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拿捏好孩子的爆发点,放下姿态,尽情融入孩子的世界,对于孩子的一些执着,要学会适时地让步。
4、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有些时候,家长会对孩子这样表达他们的爱:“你做得真好,妈妈喜欢你这样”、“你这次真聪明,爸爸为你感到骄傲。”但是,在孩子的心中往往会觉得父母的潜台词就是:如果一旦表现得不好,爸爸妈妈就不会再喜欢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