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德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但只要我们掌握适当的方法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数学课堂将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片乐土!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信息。
数学教学一
一、发挥教师人格魅力,以德服人感染学生
德育过程即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满腔的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中,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感染学生,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简练、板书要规范。以自己的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教学长文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收集了大大小小生活中的盒子,自制一个正方体和特殊的长方体,让学生去摸一摸,看一看哪些是物体的表面积,然后动手操作,用剪刀剪开长方体,把它变成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以学过知识进行对比、探索、推导出长方体表面积公式。这样让学生感到老师在课前精心设计,精心准备了教具。又如,在六年级上册和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比值?等问题,有困难的个别学生,教师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展现圆柱和圆椎的关系及体积推导的过程,学生学的很清楚,兴趣也很浓。这样在教学中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学生不仅对数学产生愉悦感而且在心里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爱之情,并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图片0]
二、细致梳理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德育因素。
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我在数学多位数的读法时,列出我国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们西藏土地面积约有120万平方千米,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辉煌成就。在数学时分秒时有这样一题:一天扎西家来客人,他洗一只茶壶要1分钟,烧开火用5分钟,找茶叶用1分钟,洗茶杯用1分钟,放茶叶用5秒,倒开水用20秒,请小朋友算一算,他最少要多少时间才能让客人喝口茶?从此题中学生要学会珍惜时间合理的安排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六年级上册教学圆的面积时,介绍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元”,并讲述他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培养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数学教学二
一、重视直观操作活动,掌握数的组成
小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堂教学时加强动手活动,可以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强有力地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8的组成,我准备了8支铅笔和两个笔筒,指名学生上讲台操作,把8支铅笔分别放在两个笔筒里,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其他同学就和同桌用小棒摆成两堆,通过实践,学生们最后归纳了9种不同的情况(表1),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第1种和第9种,第2种和第8种……的共同特点,得出8的组成只要记住5种(表2)就可以了,并且能较快较正确地做出8的加减法。
二、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数位的含义
数位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必须借助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如指导学生数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到十根捆成一捆,得到1个十,通过观察比较1根小棒和1捆小棒,使学生正确地区别一和十,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还可以让学生自制简易数位筒,用易拉罐制数位筒,然后在数位筒中插入小棒认识数位和巩固数位的概念,如表示“13”,让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根据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进行写数教学
首先,利用学生熟悉的物体,帮助学生记住字形。教参中的“数字歌”形象地把学生所熟悉的物体与数字联系起来,读着朗朗上口,妙趣横生。如“1像粉笔,2像鸭子……”学生在念数字歌时,不但记住了字形,而且丰富了想象力,为正确书写做好了准备。其次,教师板书应规范,便于学生模仿。再次,由于小学生表扬竞争意识强,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对书写工整的学生进行表扬,使其他学生也不甘落后。
数学教学三
抓住数学学科特色,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想教育的难度是较大的,作为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在课堂教学中创造适当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创造的教学情境不适当或没有一定情境,学生就不能产生感情共鸣,收不到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两位教师都给学生介绍祖冲之,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位教师在处理思想教育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其教学效果有明显差异。一位教师的做法是讲解圆周率后,向学生介绍祖冲之及他的科学成就,教育学生学习祖冲之专研的精神。另一位教师的做法是教学圆周率后,安排学生计算圆周率
许多同学算不出或算错了,学生在计算中感到了计算圆周率的艰难,再介绍祖冲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以上两位教师的做法来看,都是从同一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效果却大不一样。第一位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平铺直叙,学生只从感性上认识了他的精神,这一认识是肤浅的。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思想,可见这一方法取得的效果并不好。第二位教师让学生在计算中产生了对祖冲之的敬佩之情。在这中感情共鸣中使学生敬佩他的钻研精神,从而树立远大理想。这就是学生理性认识的升华,这一过程是学生内心的变革。毫无疑问这位教师才真正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只找到思想教育的突破口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从学生的内心深处去感化他们,才能真正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教学目的。
[图片1]
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引导学生思想认识向纵深发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也存在其自身的差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是所有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教学中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小学生的思想认识具有不稳定性,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判断能力不强,没有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种特殊的教育对象面前,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去认识世界,去分析辨别是非,促使他们的思想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思想需要一个从认识到提高,从再认识到再提高的多重循环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他们才会逐步成熟
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世界观。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很强的层次性,从认识事物到辨别事物到提高认识逐步引导学生思想认识向纵深发展,向多元化认识发展,逐步使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个性总是存在于共性之中,对于不同的教育对象。虽然他们有相似的认识基础,有共同的需要,但是也应充分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思想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是很重要的。如某班有几位同学平时懒于劳动,不讲卫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适当的地方着重引导学生认识懒于劳动的坏处和不讲卫生的结果。从而达到因材施教,所以我们说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引导学生思想认识向纵深发展是思想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