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如何影响初中数学教学?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数学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大有益处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信息。
数学教学一
信息技术能更好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初中学习之前就已经有了生活的经验,他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在数学探究学习之始,我们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潜力。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帮了数学教师一个大忙,它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从而在大脑皮层产生较强的反射,留下较深的印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视频的直观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如教学“直线、射线和角”的情境引入时,我们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房子,然后播放“画外音”:静悄悄的深夜,被一阵争吵声打破了,“我的作用大”,直线伸着常常的脖子说,“我的作用大”,线段说,“所有的图形都是我组成的,你们行吗?”“看把你能的,生活中我的用处多大呀!”射线冷嘲热讽的说。原来是直线,线段和射线三个在争论谁的作用大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说呢?这样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图片和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语言来理解故事内容,达到课堂引入的目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其奇特的视角、逼真的效果既强化了学生的感知,极好地渲染了教学情境,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优化了教学过程,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我们只是才刚刚开始,就已经显示出了它的极大的与众不同的优越性,随着它的深入和加强,它的更大更优越的作用必将得到更淋漓尽致的开发,这对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及教师负担过重问题的解决,谁说不是一项有着重要意义的大事呢?
[图片0]
多媒体软件提供多样性的外部刺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而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听得着,还能动手操作,这种多样性的刺激,对知识的形成很重要。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非常有利于知识的形成。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我就巧用自制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我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用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公式,大胆推导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公式。最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数学教学二
多媒体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辅教变辅学
多媒体教学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水平,紧跟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课件的内容难易适中,趣味性强,表达准确,画面和声效要精选搭配,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同学们尽量参与课件演示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和研究者,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对知识形成的过程也会产生深刻的印象。
笔者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实践时,经常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给同学们演示抽象复杂的数学过程。《几何画板》是一款为数学教学量身打造的应用工具。笔者先教同学们掌握《几何画板》的基本用法以及数学内涵,然后在数学课上引导学生自己演示和分析抽象的数学过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图片1]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结合的前提是一线教师必须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现代数学教学新理念,并坚持贯穿于数学教学实践中。针对一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侧重点必须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让一线教师熟练掌握数学教学实践中能用到的信息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实施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
使一线数学教师能熟练地把信息技术教学并思想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如数学教师不但应该熟练地掌握和使用PowerPoint、Excel等办公软件以及智能教育平台和几何画板等数学教学辅助工具,还必须学会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展开有效的组织、收集、管理和运用,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数学教学三
1.用信息技术多样刺激学生,加快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对人体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影像(视觉),听得到声音(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学生单一地听老师讲解益处多。
教师用传统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变量与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它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我在教学时运用信息技术的直观特性,先分别显示解析式y=x+a(a为常数)、《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和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显示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长江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像,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这样,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2.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题组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例题后,让几位学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板演,完毕后教师再评讲强调。人机交互使用则会出现一片新的天地。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自己选择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的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试”直至出现正确结果,万一连续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
3.用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例如在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课题学习:镶嵌教学中,我分三个阶段来进行教学: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用多媒体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对各种问题进行探究,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由些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开拓视野,激活思维,增强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实践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