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研究生复试的准备,不少招生办公室的负责老师都称:“无须准备,因为复试主要考察考生的知识积累情况。”但按照往年的经验,要想顺利的通过复试,充分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通信工程考研复试技巧,一起来了解下吧:
通信工程考研复试技巧
1、数电我用阎石的书。
借了本课后习题解,把课后的题挨着都做了,因为我准备得相对晚,时间很紧,朋友手上有清华习题集,我没空做,只借来看了看题。把06以前的真题做了点!临考前,紧张得要死,因为担心自己题目量做得太少了。后来考了后还好,160+,将就吧!数电,除了常规题以外,有两类题出得比较出乎意料!
[图片0]
第一,与门,或门,与非门,……,这几种简单的门电路的CMOS,或TTL内部结构图,因而要背住几个。第二,堆栈电路的设计,我从来没看到过,也没遇到过,只能放了。其它的大题都是常见的题了。重点把重要的几章后面的题多做,做熟。不知道近两年有没有大改动,但考试范围和内容都应该差不多,自2006年起学院保密了复试真题,所以不管网上还是学校里,都找不到2006以后的复试真题。
2、英语口语。
口语的考试形式是:提前几天,会把二人分组,把名单贴在学院三楼科B363的研究生科外面,去查看的人,会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你的搭档如果后去,看到了就会联系你。考试前,两人最好见个面,试试对方的口语,尽量要能互相听懂才是。
口语的内容很简单,都是些日常生活的,比如旅游啊,居住的地方啊,等等。两人对话完,老师会分别针对性的问点问题,比如个人基本信息啊,对话里的内容啊!自己准备的时候,都准备着点!我口语,老师很够意思,给了我95的高分。个人介绍不需要刻意准备大篇,但可以适当有一点,也许老师会让你简单介绍下自己,或者自己来自的学校,省份。
3、面试。各个团队的方式不一样,我们团队,提前做了个小测试,试卷,关于网络协议等等的简答题,老师会依此看看你在这方面的基础。面试的时候,我们是四个人一起叫进去的。几个老师面对着,问些,比如本科做过些什么呀?有什么个人的特长啊?喜欢哪些专业上的东东啊?以后有什么打算啊?如果进入团队,希望自己是个什么角色呀?评价一下你本科的学校啊?等等!并没有太专业的问题直接面对。因为那个小试卷已经说明问题了。我面试分很一般,可能是小试卷做得不好,得了170+.
清华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复试经验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初试385,排本专业第八(一级学科下面有两个专业,学硕录取时除了每个专业的3个固定本部系所,其他4个名额是按照总得分两专业混排的),但是我前面有1个387,4个386(看到复试名单的时候真的是一口老血),可以讲分数是挤成一团,复试之后拟录取上面显示的是我排本专业第二,所以我想我复试应该还是有一定的过人之处,毫不谦虚地自夸一下。
清华电子工程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的复试由三个环节组成,笔试、综合面试(专家组)和英语面试。
今年的复试流程比较紧凑,一天做完。上午8:00到9:30递交材料资格审查,然后就是笔试,下午1:30开始综合面试,晚上7:30开始英语面试。面试的顺序是系教务直接随机排列好的。(英语都排到最后一个了真是惨惨惨)
笔试二选一,电子电路(模电+数电各50分),或者现代通信原理。
我选的是电子电路,理由很简单,我是一个工作了两年又脱产复习了一年回来考试的人,脱离学校大环境太久了,理论水平比较高思维比较复杂的现通考起来没有把握,因为现通教材少、答案少,模电数电都有大量丰富成熟的教材乃至教辅,自学不行还有兄弟院校的视频课可以看。
今年考完初试我从元旦开始看模电,到二月初开始看数电,春节期间正好在综合复习。
模电教材用的高文焕李冬梅老师的电子线路基础,数电用的刘宝琴王德生罗嵘老师那本(忘了具体什么名啦反正三位老师就合作过这一本)。这个你稍微搜下就知道是清华电子系自己的教材。但是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因为笔试并没有考这些教材里比较有特色的一些讨论,基本是照顾了绝大多数院校的平均水平。
现在回顾一下复习的过程,应该说还是有失误,太过高估笔试难度,花的精力太多,把教材上每道习题都做了一遍,还纠结了很长时间各种组态电路的高频响应、动态范围的讨论、背栅效应、威尔逊电流源微电流源串接电流源等等一大套、甲乙类输出级的正负向最大输出范围之类之类的这种奇难怪题。
笔试的重点在于把模电数电最基础要掌握的知识,撮其精,扼其要,抓住重点掌握就可以了。复试不要求你按照初试的信号那样掌握到一个变态的程度。
模电我略微划一下自己理解的范畴:基本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的类型区分、读图能力、各种组态放大电路、基本有源负载差放电路、负反馈的理论知识、深度负反馈成立条件和计算、运放的基本性质和简单电路。
数电:逻辑代数运算、带任意项卡诺图化简、简单的数字电路(计数器等)、简单时序电路图分析、Mealy和Moore型时序电路设计。
以上就是一个大概的范畴理解,如果你只复习这么多万一被坑了也不要找我……
最后友情提醒,请务必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电子电路不一定适合你,但是无论你选择哪一门科目,都不影响你被最终的研究方向的系所录取,因为人家不看这个笔试考哪一门,只是计入总分。复试笔试就是个智力证明,take it easy~
然后讲重头戏,综合面试。
先在这里插一句话,我觉得工作过一段时间,有过几次面试经历的人就会知道,工作的人看待问题,和学生看待问题是不一样的。可能你觉得很重要很有分量的问题,在面试官那里就是一堆废话。
考研面试也是一样,复试面试就是一个小职场招聘,导师将来就是你的老板,你要在他手下做项目做论文,最终目标是领回一张文凭,他看待你的目光,无非是:能不能来了就给我解决问题(项目、论文)?(这种是最理想的,已经具备很强的现实能力)有没有培养的潜力?(没前一种那么好,但是可以教出来)
所有的面试,你都会面对两种情况:
一,你的准备很充分,你的自我介绍是面试官所关注的焦点,你扔一个球,面试官接一个球,给你传回去,让你秀一下球技;
二,你的准备不充分,或者不对路,面试官找不到“梗”,那么他就会根据他的揣测,找球扔给你,让你接,看你能不能表现出让他觉得有亮点的地方。
然后我以我自己为例讲一讲准备什么样的球最好。(但我不会直接贴自己的自述啦,这个涉及隐私。)
我个人的理解是,在所有的“球”里,已发表科研论文 == 本专业相关工作项目经历 > 训练性科研项目 > 毕设 == GPA(X好学生荣誉奖学金我也算在这里) >> 不可逾越之壁 >> 我是一个好人有很多个人爱好……
我之前是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挺有名,应该说出来大家都知道的那种),我的毕设内容是数据挖掘,研究生阶段也想做数据挖掘机器学习这些方向,工作所在的项目的产品和这个方向有一定关系(谁家互联网产品不做用户数据分析和社群发现啊),工作期间也断断续续看过一些科普类的文章和书籍,考完初试之后又重点看了一下。
我的主打牌就是:从毕设到工作,我有“技术上的连续性”。
我没有科研论文,本科期间也没有做过SRT,GPA也不好看(不然我早就保本校了,不会出去工作流浪)。但是我有足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能把一个毕设一个工作项目讲的很清楚(我做过),很漂亮,不怕教授考。我也专门去查阅过足够多的论文,去讲我的毕设我的工作项目怎么往深处做(我将来怎么做),在科研中应当定位为哪一类问题,这个研究方向目前最热门的机器平台技术是什么,算法是什么(我知道学术界是怎么做的)。
除此之外,我没有一个字讲我从哪个城市来我是一个好人我参加过社工我爱好XX——没用。
面试的教授们有6个人,据说是6个系所一所一位,保证能够基本涵盖所有的研究方向。
先给你三到五分钟自我介绍,然后提问15到17分钟,不会多给你时间,也不会少给你时间,就算问很无聊的问题也要撑足时长。
补充一点,我讲的我表达的那些东西,有的是写在自述里的,拓展性的内容是引导教授提问的时候回答出来的。半含半露才最好,不然你把弹药在一开始就倾泻完了,一是自我介绍超时,二是会导致教授还要另外找球给你。
教授问我的问题大约就三类:你毕设怎么做的,你工作项目怎么做的,你GPA不好我来个数学课专业课的题考考你。
第一类,我代码都是自己一行行写的,不怕考。不过也友情提醒,千万不要在毕设问题上吹牛皮,是不是自己做的,做到什么程度,教授们都是老江湖,两下就能给你套出来。
第二类,同上。不过说一句实话,一样的工作,有的人觉得自己做的只值50分,讲出来就是50分,有的人觉得值100分,讲出来就100分。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热爱自己做过的项目,你怎么评价你自己,别人就怎么评价你。
第三类我觉得这个就很囧啦,当然也是定性的问题居多,不过让我直接背数学公式的居然也有。还有一些是你觉得一个学术问题(海量数据,孤立噪声)怎么处理,这种答对答错都无所谓,看的是思维方式,太离谱也不行。
基本内容都讲完了。讲一点我自己体会的心得。
首先是面试老师的态度问题。所有的学硕都在同一个考场接受同一个专家组的面试,所以态度问题上大家是公平的。我们今年的老师们都比较严肃,气氛比较紧绷。隔壁正好是专硕考场,可能是分到了一组性格比较开朗的老师,每次有同学进去就能听见大声的打招呼,出去的时候还有热烈掌声,有一种“锣鼓喧天鞭炮飞扬彩旗招展欢声笑语”的feel,对比有点鲜明。
但实际上面试你最不要纠结的,就是这个老师的态度问题。很多老师年龄已经很大了,性格就这样,也很难改了,他严肃不代表他打分会高还是不高。如果你遇到一个老师对你态度热情,你满以为自己会高分到手,谁知道还是低分淘汰,你更难受。
体现老师对你看法的从来不是脸上挂不挂微笑笑了露不露八颗牙,而是他问的问题。
老师问你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证明他认为你在这个维度上还有一定的价值可挖掘,如果他对你的问题是有层次的、慢慢深入的,那么证明你给了他一定的兴趣,如果问的问题越来越简单,甚至于问到了“我听到你喜欢踢球唱歌打游戏”,那么作为一场工科的面试,我觉得你可能离出局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不得不动用一些关联性很差的问题来试图发掘你身上的“个人品质”了。
根据我一些个人见闻,回答教授问题忌几种情况:
1. 忌撒谎。无论你什么成绩什么漂亮的履历,撒谎一定出局。无论是吹牛自己的GPA排名还是造假自己的考研分数(这个有个特指,就是二战三战提及以往考试成绩),或者是科研项目科研论文毕设没有做到某个层次,硬要吹到某个层次。老师审过国家级课题还审不住你一个小本?
2. 忌推卸责(这是我本科班主任当年告诉我们的)。如果被问为什么XXX课分数不好看,这是一种压力性问题,你怎么回答,都不可以说“因为我老师太烂所以我学不会”。你的自学能力呢,你的尊师重道呢,你的责任感呢?可以承认错误,不可以推卸责任。可以老老实实跟面试的评审讲,我当时思想有问题,现在迷途知返,所以能通过初试。
3. 忌中二病。总是能听说和面试考官吵架的。
4. 忌偏执偏激。这一条与上一条指向有所不同。是指考官问你任何问i题的时候,回答要中正醇和,两面俱到。如果你写过argument就知道,单一方向的表述是很容易被抓住破绽攻击的。那么我们回答问题(立论)要反其道而行之,不要只执迷一端。
面试(这个不局限指工科,有很多我从考金硕的研友那里听来的故事)的时候,考官如果问你,“你说A是XXX(正面词汇),那么你认为谁不XXX?”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跟着往下跳,我个人的思考,觉得可以回答“万事万物有多个方面多个维度上的评价,A在某方面是XXX的,在某个方面又是OOO(与XXX相对相反但是也是正面词汇)的,B在某方面是OOO的,但在某个方面又是XXX的。”
5. 忌自作聪明。有的同学喜欢讲一些负面的、有违社会公序良俗和职业道德的故事,来表现自己很“能”。我不是道德评判家,不敢替清华的教授们打道德包票,但是你作为一位学生,如此的胆大包天,我想大约也没有哪个教授敢招一个事故体质,万一招进来,发生什么作奸犯科的事情,一上新闻,又是学校挨骂,导师说不定要承担连带责任。
听过往届一个江湖传说,有一位在金融行业工作过的考生在清华经管金硕的面试上大谈自己如何放假内幕消息吸引客户,这个我记得内幕炒股MS属于老鼠仓,抓到要判刑,兜售假内幕消息,也高明不到哪里去。教授没直接报警“警察蜀黍就是这个人”就不错了。
想想面试也都讲的差不多了,最后稍微讲一点点压力性问题和突发状况。
压力性问题,一般指的是会给你(考生)造成比较大的心理压力的问题。往往针对的就是你的黑历史,或者对你刚才的某些表述做出非常明确的否定。有些压力性问题可以准备(自己有挂科、GPA偏低、延期毕业等等黑历史的同学自觉吧),有些无法准备(突如其来的否定)。
第一类压力性问题,就一个原则,诚。要诚实,也要真诚。不要推卸责任,不要撒谎。我国人民都是学着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长大的,虽然浪子回头比不上完美无缺看起来那么带感,但是也弥足珍贵。而且我认为浪子回头的设定比“我是一个天才然而我就是学不会某门课”要好,后一种情况教授会怀疑你的思维方式有重大缺陷。
[图片1]
在这里送大家一句箴言,我在备考期间和同学一起看心花路放的时候,那个最漂亮的拉拉妹子讲过的,正面面对。
第二种情况就非常复杂了。我自己也不能非常笃定地讲发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一般而言发生这种情况有两种类型,给你回答时间,和不给你回答机会。
第一种,譬如你讲的口沫横飞,教授轻轻一笑“你说XXX,但是你有没有想过OOO的可能性呢?”这应当是一个下降性的信号,可能教授认为你的表达已经有点偏了(执迷一端),拉你回来一点,看你能不能顿悟。
不过我觉得如果你态度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跪舔对立观点,事情恐怕更糟。
我自己思考过这种状况的预案,在我设想中(当然没有验证过),这个时候缓缓给自己的观点换个轨道,回到两面俱到的轨道上来,圆圆场比较好。“您说的这种情况我是这样考虑的blablabla……”“当然我的想法是我目前的一点观点,我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去加深我对问题的理解。”
第二种,直接不给回答机会(而且往往这种问题是针对你个人而非某个观点的否定),我觉得这种信号就非常非常危险了。最好在下面的回答时间找机会回应(是回应不是反击),出现这种状况可能对方对你前半程的表现是没有感受到什么亮点,所以带有一种情绪宣泄混合压力问题的性质。如果你能很漂亮地应对,那倒有可能反转扳回一分,因为反正你也上了梁山,不拼一下吗?
面试讲差不多了,趁最后讲一下英语面试。
电子系这个英语面试非常“硬”,所以没什么好准备的,不过简单的,一分钟以内的英语自述还是要准备一下。不需要什么华丽的句子,一共考试时间就6分钟老师会希望尽量多地问你一些阅读问题。
首先是6分钟准备时间,进入一间单独的房间,一位监考老师给你掐着表让你读一篇(或者多篇,今年我去的时候前面好几个人加上我自己都是只给了一篇)科技文献的review性质的短文,简单介绍一个近期的科研成果。文法非常简单,我都说不好是四级还是六级里的简单文(好几年前考的四六级现在都忘光光了)。
然后进入考场,做完自我介绍后,老师提问。第一个问题一般是朗诵其中一段并口译。接下来的问题是一系列的考察文章细节的内容,包括该成果的主持人是谁,由谁完成关键部分,第三方评价如何,成果的数值是多少等等。
然后我被问了两个拓展性的问题(这个我不清楚大部分同学有没有,一是我是最后一个考生去的也晚,没见到多少前面考完出来的人,二是我前面的问题答得毫无滞碍,非常流利,不知道是不是时间充裕才加的),问我对于文章里提及的Internet of Things作何理解,还有对该科技成果的感想是什么。
这种问题答法参考上面我在面试写的,答点要兼顾两面。当然受限于你自己的英语水平,要采用尽量简单的表述。
上海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考研复试经验指导
复试笔试:
参考书目:《通信原理》,笔试满分100分。再来给大家划下重点吧,第三章以后的内容是考试的大块。和初试一样,课本和课后习题好好看,好好做。复试真题也是找学长学姐借、买都行。复试笔试的试卷题型有选择、判断和大题,题目可能比较难,但难大家都难,好好复习。复试笔试前我也是问了很多学长学姐,他们大部分人还是说题目较难的,满分100分,能上70+,80+都算是很优秀的了,所以,好好复习才是王道。毕竟复试成绩在综合成绩当中也是占有一定的比例的。
复试面试:
面试的话老师的主观性很重要啊,打扮好,带上所有能证明你能力的东西吧,毕竟第一印象很重要啊。
再说下整个流程吧,带上你的各类证书(最常见的便是英语4、6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学校奖学金证书;各类比赛获奖证书)进门坐下,花个几分钟做个自我介绍,自我介绍部分是看你的综合素质的,老师是根据这些证书来给你打分的,当然,自己特别优秀的话,最好,做一个漂亮的简历吧,给老师看就简洁明了,很清爽,当然,得带上证书原件。这是第一步,当做完自我介绍后老师会给你一篇文章的一段话,你自己好好读一下,发音稍微标准一些,读完后好好翻译一下就行。现在你可能想问这段话哪来的,这段话来自一本上海大学出的书上,你能搞到并好好复习的话没什么很大问题的。
等下就轮到专业老师提问了,这段时间,唠唠嗑,你的毕设情况,做的是什么,进行得怎么样,有没有参加什么项目之类的。在这里有几个组,每个组老师都会提问,回答上来最好,回答不上也不要紧张,注意态度要好,注意微笑。每个老师提的问题基本都是他所研究的方向、课题或者本科阶段他们上的课程,因为这些都是基础。
另外多说几句话吧,面试的话,时间很快的,大家面试不懂的不会的不要在那唧唧歪歪,搞得自己很懂的样子,不会就是不会,没学这门课程就是没学这门课程,不要装,老师们都是专业人士,一眼就看得出来,所以态度很重要的,态度好,分不会低的。
最后复试完后,办完手续,大家该回家的回家。另外,该了解了解各个老师的研究方向了,最后就等拟录取名单了,拟录取名单出来后大家尽量抓紧时间联系自己感兴趣的导师,毕竟要跟着这个导师三年,好好复习,加油!
兰州大学通信专业复试的经验
注重动手能力
说起动手能力,也许大家很容易想到本科时候要参加竞赛或者考证。诚然,如果你学的是计算机,本科的时候参加过ACM大赛,拿过程序设计大赛的大奖,如果你学的是通信,本科时考取了思科网络认证或其他比较权威的认证,在着名大公司实习过,那么你比其他人在起跑线上就领先很长一截了。不过,这样的强人毕竟占少数,而且多半也选择保研,不会跟你有什么竞争关系,所以我在这里着重说一说另一些比较现实的与动手能力相关的素质。大家在本科时可能都上过编程或者电路实验课,其实学习这些课程也相当于锻炼了动手能力,我们可以在简历上罗列出来,或者在面试时向老师陈述自己曾独立完成过什么程序,或者曾经组装出一个收音机等诸如此类的事例。有的导师比较直接,上来就问:“你本科时做过什么吗”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怎么回答就看自己的实际情况了。
重视理论基础
除了成绩之外,考生的理论基础如何,只能通过面试那短短二十多分钟来考查,这是给导师留下印象的关键环节。特别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之前的初试没有表现好,这几乎是最后的救命稻草,“理论基础”这关如果过不好就很可能被判“死刑”。曾经不乏有报考985院校的高分考生,复试竟然被刷下,让人匪夷所思。不过在导师看来,这样的同学很有可能基础知识不扎实,通信专业方面答不上也罢了,如果连数学也一问三不知,那被刷下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在此提醒大家在复试前应注意基础知识的复习。
至于如何加强理论基础,我的经验是:列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找到教科书,在目录里找到重点章节,随后马上把这章的结构列出来,把小节与小节、小节与大章之间的关系弄清楚,每个小节讲的是什么。这看起来似乎挺难,其实也容易,用两个月时间把这些搞清楚是绰绰有余的。
就通信专业来说,核心课程有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C语言、数电、模电、信号与系统等,但真正需要花功夫去复习的是通信原理和信号系统。以通信原理为例,一般结构是按整个通信的流程来分的,前面几章讲发射机,主要讲信号的调制编码,中间讲信道传输,大概是信道编码,后面就是接收机了。分清楚这3部分后再各个突破,在每个小节后面标记上“掌握”、“了解概念”。
后面那些介绍新技术的只需要了解就行,而前面的调制是要掌握的就要开始下功夫了,要从大到小把结构分清楚。调制又分数字调制和模拟调制,模拟调制分AM、FM、PM,现在模拟调制已经过时了,只要了解概念就行;数字调制是重点,又分低频和高频两种调制,低频是ASK、QPSK,,高频就是8PSK、16QAM、64QAM,而各个调制方式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哪个效率高,理想信道下用哪种调制方式比较好等,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掌握的。我可以负责地说,这些几乎都是通信专业复试面试的重中之重。
端正态度
这里所指的态度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考生对老师的态度,一定要谦虚谨慎,别不懂装懂,相信大家都能做到。另一方面是学习的态度,要表达出对新知识的渴望。我在复试的时候,有老师问我学过ARM没有,我的确没学过,只是曾经听说过这个似乎是一款单片机,于是一方面承认自己没学过,另外马上说:“这些都可以学的,有C语言做基础,这些语言其实都是相通的,只要给我一定时间,我相信能掌握的不错,我感觉自己对新知识的学习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当时老师就自言自语道:“嗯,也是,这些都可以学的。”这样就可以把这一关过了。 4.科研院所导师重素质
科研院所的复试情况其实跟高校差不多,因为科研院所的导师招学生进去是要干活的,但也不是一点区别都没有的,科研院所的导师与高校的不同在于,科研院所的导师比高校的导师跟学生的交流机会更多。自从扩招后,高校的导师带的学生相对较多,与学生见面的机会相对较少;而科研单位的导师和学生都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经常交流的机会比较多,所以也算是个优势。
而且高校导师更注重学生基础,相对而言,科研单位的导师更注重学生的个人素质,即看你是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是不是一个浮躁的人。科研单位的导师很不喜欢自己的学生不安心干活,而到处去实习,所以面试科研单位的同学,要学会把自己活泼的一面适当隐藏一下。一般科研单位的导师喜欢看起来比较老实的学生,当然,只是一般来说,具体情况还要看面试的导师是个怎么样的人,如果他也比较活泼,那你也可以适当活泼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