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合作机构>

勤学思培训网USEIRY

欢迎您!
朋友圈
机构未认证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00-21:00

位置:勤学思培训网USEIRY » 培训新闻 » 资格考试 » 医药 » 妇产科医师 » 总算明白小学语文作文该如何教

总算明白小学语文作文该如何教

发布时间:2023-01-05 21:21:16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提高。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 那么小学语文作文该如何教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小学语文作文该如何教  一、创造习作条件   在作文训练中,以多方面有利因素的结合,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既是作文本身听、说、读、写的结合,也可以是作文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作文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作文与生活的结合,作文与做事、做人的结合……这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的综合性训练方式,避免了过去单调、枯燥、缺乏情趣的写作套路,显示了一定的开放性,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积累生活和学习的经验,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   作文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认识客观世界,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情感和思想的途径。在这一系列个人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会观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培养学生其它能力的基础。这里所说的观察,就是让学生学会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对自己周围事物产生知觉活动,也可以看成是他们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最直接的办法时就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   小学生容易受个人情绪的影响,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被关注事物上。他们会产生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念头,并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细心观察,如:看、听、闻、尝、摸、想……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时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以实现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写出有特色的作文的教学目的。   二、营造习作氛围   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写"随笔"。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了解学生,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客观的报道。   我班学生赵玉龙在上学的路上拾到一个包。赵玉龙平时是个淘气的孩子,可他一到校就把捡到的包交到我手里。我紧紧抓住这个好机会,立即给学生上了一节作文课,向学生介绍了这个包的样子及里面所装的财物。学生一听都来了兴趣,一连串的问题提了出来。如:谁捡的?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的身边当时有没有旁人……赵玉龙同学都一一作了回答。就这样,师生在一种民主平等、主动求知的交流和评议环境中互问互答,共谈共评,不到半节课的时间,同学们既了解了赵玉龙捡包的全过程,又了解了赵玉龙同学的想法,对他有了更新的认识。
[图片0] 当同学们都没有问题时,我说话了:"你们问赵玉龙同学在捡包时是怎么想的,钱为什么不自己要?他又是怎么说的?你认为他这个人怎么样?"学生们都一时无语,过了一会儿又都举起了手。一位同学是这样说的:"他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说明赵玉龙同学不占便宜。"另一同学接了一句"这就叫'拾金不昧'。"最后我给学生作总结:"同学们,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想不想把它写下来呢?"同学们异口同声:"想!"接下来就是"沙,沙,沙"的写字声了,直到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还不愿停下手中的笔,再也没有咬笔头,皱眉头的学生了。经过这一堂作文课,学生们都恍然大悟:噢,原来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自己所经历的事呀,真有意思。   三、主宰习作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把"学"放在首位!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的主导要经过学生主体的内化才能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积极改革一件事只有一个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辅导作文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地进行写作。如跳绳比赛的习作时,有的写了训练跳绳时的苦、累、汗,体会到了训练很辛苦;有的写的还是训练中的事,可写的是怎样思考和练习,摸索出了跳好绳的门道;还有一个同学写了自己被磕伤,受到同学的关心、帮助,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有的则写的是比赛的经过和最后的胜利,总结出比赛胜利的结果,明白了"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通过这种多思维、多角度的写作,既可以使学生突破应试教育固定、僵死的思维模式,又可以使学生写出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新颖、见解独到的好文章来。   四、鼓励习作修整   适当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再次创作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教会学生细心的观察,更需要教师在他们学习写作的道路上予以积极、适当的鼓励。因为积极、适时的鼓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再度创作欲望,并且反过来再次促进学生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让他们在生活中、在自己的身边发现许多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可写。语文教师在评判学生的习作时不必过高要求,尽可能地做到在平凡的文字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写作基础不好或对写作缺少兴趣的学生更应该常常采取积极的形式多样的鼓励,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也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指导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笔者认为,小学生作文有必要从一年级时就开始训练。课程标准不就要求“激发学生写的热情”吗?如何“激情引趣”呢?   1、玩中觅趣。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尽情地玩,再让学生自由地写,会使学生平添许多写作趣味。比如:在作文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游戏,教师对每组游戏都宣布好游戏规则和程序要求,并要他们记住他们各自的表现和当时的心理,最后问他们赢得冠军有什么“诀窍”,他们有的答:“要有毅力。”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记下游戏的全过程,甚至想法体会,在文章结尾部分谈谈自己发现的诀窍,只要写得完整、有序就行。这样,学生写作文时不仅不会感到无素材,而且思路畅达,中心明确。   2、画中导趣。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并且也愿意信笔涂鸦,创设机会让学生描一描,画一画,也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记录画画的过程及体会、心得,也不失为一篇好的作文题目。   3、浓情引趣。能牵动感情的事,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因此,创设机会让学生描一描,画一画,也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记录画画的过程及体会、心得,也不失为一篇好的作文题目。创设动人情境,容易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写作兴趣。比如:某个学生生病了,大家一齐来关心他、照顾他、帮助他,有的给他补课,有的喂他服药……这样的场景,记录下来,有话可说,也容易成文。   二、充分准备素材   不管是什么样的作文,总是脱离不了现实生活。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要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的各种情况,这就是所谓的写作素材。没有材料怎么能写出作文呢?从生活中找到材料后,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成文。写作材料犹如建造平房的沙石、钢筋、水泥,材料足了,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处理,而建造成房屋。   写作文没有材料,学生大脑里将会是一片空白,没有什么可写。老师要相导他们寻找材料,指导学生加工整理材料,将材料有序组织,皆可成章,这是写作中的一大转折。他们心理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写作从怕到不怕,从不愿写到愿写。从不爱写到爱写,从不会写到会写,到写得很好,经历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组织材料过程。而达到教学作文的目的。   三、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乐于写   学生只有处于自然、自由、自觉的状态之中,才能写好作文,而这种状态的获得与他们的生活积累相关联,也与他们的热情与自信紧密相连,要想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状态,乐于写作,教师必须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发挥师生对话的作用,用自己的机智激发学生渴求写作的欲望。然后,与学生一起确定习作的题目和要求,让他们充满激情,信心十足地自觉进行构思和写作。在创设情境中,我有时通过一个游戏,一个活动,让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或者利用办小报、图画作文、介绍照片等形式引导他们讲述。然后兴趣盎然地完成习作,有时还引导学生找各种有趣的写作形式,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习作训练。   如在指导学生习作《拔河比赛》时,我先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比赛,让他们亲身经历,体验了拔河场上的气氛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非常生动。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描写道:我队同学咬紧牙关,憋着气,脸涨得通红,双手紧握绳子,身子往后倾……渐渐地,对方的阵脚乱了,力量削弱了,绳子一下子被我队拉了过来。当裁判员挥下小旗时,我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大声喊道:“我们赢了!我们赢了!”这样拔河比赛时真情实景就自然而然地从学生的笔下流露出来了。由此可见,通过讲讲、演演、玩玩、说说等轻松活泼的愉悦形式,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乐于写作。   四、自由撰写,融化训练   目前的作文训练渠道主要在课堂,训练内容大都是教材中规定的作文题,作文训练量稍显不足。因此,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准备“随笔本”或“日记本”,随时练写。在渠道开辟上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挖掘课文中可供作文训练的素材,指导学生缩写、扩写、仿写或续写。   2、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报上开辟栏目,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创作、书写。   3、认真开展班队会活动,积极参加大队会等大型集体活动,为学生作文提供机会。   4、结合日常生活,加强应用文训练。   5、结合课外阅读,看电视、电影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观后感。   6、结合日常生活的重大事情,及时记录、发表感想。   五、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像,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想像对深入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笔者一方面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发挥学生中的闪光点。 我们走进兰花凤梨及食虫植物室,一株茂盛的红宝石蝴蝶兰映入了我的眼帘。一朵朵红宝石一般的花朵,嵌在绿色的枝叶上,它们好像在冲我们招手,向我们表示欢迎。一棵棵猪笼草也不甘示弱,它摇动着巨大的花朵,似乎在自我介绍:“我叫猪笼草,是食虫类植物,我会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气来吸引虫子,虫子只要爬进我的大桶里,我的桶就会上盖子,然后流出一种液体可以把虫子融化、吸收。你可千万别小看我哟!我是你们人类消灭害虫的好帮手呢。”还有,“21世纪的城市”、“20年后的我”……让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让将来的景象浮现于我们的眼前,启发想像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作文内容更丰富,更富有儿童的情趣。 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一、创设良好的写作气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美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唐纳德·格雷夫斯指出:“学生最好在一种有组织的,且能起到激励和支持作用的专门专业气氛中进行写作。”这就说明老师要想学生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首先要创设好学生的写作气氛,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所布置的作文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而又亲身经历过的。这就需要想方设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创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爱写乐写,把生动活泼的场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身临其境,乐在其中,便能让学生有话可写。 如我在布置学生写《暑假里一件有趣的事》,在写这篇作文之前,我问学生:“你们在暑假里玩得高兴吗?”学生一听要讲暑假里关于玩的事,兴趣就来了,都异口同声地说:“高兴。”“那么,你们觉得在哪件事里玩得最高兴呢?”学生议论开了,这人说暑假里最高兴的要数去游泳了,游泳时怎样比赛谁游得第一啦,在水里打水仗啦;那个说暑假里和哥哥去海边捉螃蟹,结果被螃蟹咬一口啦;另一个接着说去钓鱼的经过啦……,顿时教室里热闹极了,谁都想把暑假里他们所玩过的感到最高兴的事告诉给别人听,这实际上是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写作气氛,不知不觉把学生引入了一种写作氛围,然后再请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介绍他们在暑假里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如游泳、钓鱼、捉螃蟹……等等,最后叫学生把课堂上同学们所讲的和他们所玩的整理起来,写一篇《暑假里一件有趣的事》。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有材料可写,解决了学生看到作文就不知从何动笔的困难,并且十分乐意地去写。   二、充实学生生活,丰富写作源头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作文的起点和源泉。因此,我十分注意充实学生的写作生活,如带领学生到市场,让他们如实记录繁杂之音;带领他们走进大自然,静听庄稼拔节、秋虫呢喃;鼓励学生去闻一闻花的芳香,泥的清新,雨水的尘微,阳光的味道……也可带学生去野炊、郊游、参加文体活动。或带领学生去看时圆时缺的月亮、东升西落的太阳、电闪雷鸣的夏夜、万木争秀的群山、热闹非凡的市景、安适静谧的公园、小巧玲珑的玩具……在广阔的、繁杂的、充满生气又不断变幻的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只要学生们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写出真情灵动的作文。   三、采用对比法,加深写作印象   针对有的学生写作时使用句子的不恰当,充分采用对比法,加深写作印象。如有的学生在写《我的奶奶》时,在描写奶奶的外貌时,有这么一句:“奶奶的脸圆圆的,象个红苹果,一笑起来就有两个小酒窝”。而描写奶奶动作时,写到:“奶奶走起路来蹦蹦跳跳。”
[图片1] 而有的学生在写《我的妹妹》时,描写妹妹的外貌“妹妹喜欢笑,一笑起来,脸上就会出现皱纹”,把这两个学生所写的作文在班上念一念,再叫他们回去注意观察奶奶和妹妹笑起来到底是怎样的,通过拿这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进行对比,使学生加深了对描写人物外貌的印象,通过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奶奶年纪大了,脸上出现了皱纹,很难再看到小酒窝,脸虽然圆圆的,但不象红苹果,走起路来颤抖、摇摇晃晃,根本不可能蹦蹦跳跳。而小妹妹由于年龄尚小,笑起来不可能有皱纹,只出现小酒窝,脸红扑扑的象个红苹果,小孩子性格好动,走起路来喜欢蹦蹦跳跳,通过这样对比,使学生懂得无论是写人或写事,描写要恰当,要先看好写作对象,不要凭空想象,这样就会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观察能力,加深了写作的印象。   四、 以读促写,谈写结合,进行仿写   写好一篇完整的作文,前提是语句要通顺、连贯。而好的语句就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平时在课堂上教学时,要注意语句的训练,为学生提供一些范文,从范文中去模仿,注意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进行仿写。如教《白杨》这一课时,有一个自然段是这样写的“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教完这一课,我要求学生以《家乡的椰子树》为题写一篇作文,其中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家乡的椰子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下雨天还是刮风的日子,不管遇到烈日还是寒风,它总是坚持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好像一个尽职的战士在那里放哨,为人们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段落是文章的雏形,学生能把仿段写好,也就为写篇的成功作了铺垫。 经常训练段落仿写,这样仿写文章就不难了,先让学生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物,然后模仿范文中的写作方法和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来。如学了《颐和园》后,可要求学生按空间顺序和介绍,、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以《我的家乡》或《游动物园》、等为题,进行仿写。在作文中,学生们有了要写的材料,又有了写作方法进行仿写,写起文章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文章就比较真实、具体。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心得 一、精心组织活动,增强写作的趣味性   教师根据作文训练目标,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观察、体验,不仅可以解决作文材料问题,还能使学生写出内容具体、情真意切、趣味盎然的作文来,在活动中老师要善于组织调控,增强活动的趣味因素,诱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爱玩是小孩的天性,与其让他们温无目的的乱玩一气,还不如我们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机会,让他们玩得更好,更有意义。例如:在上《春游》这篇作文时,我在课前询问大家的意见,最后共同决定一起去郊外一游。沿途大片绿油油的麦苗和金灿灿的油菜花引起了同学们的啧啧赞叹,于是我借题发挥,故意问道:“谁的棒棒糖掉了?什么样的?在哪呢?”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了起来,眼光刷刷的一齐看住了我。我笑着指指近处的油菜花芯:“看!是油菜花味的棒棒糖!”学生哄笑起来,我却一本正经的要求他们再想一想,看一看:这到底是谁的棒棒糖?学生们看了不远的小蜜蜂,灵感乍现:“老师,我知道!这是小蜜蜂的棒棒糖!”活动结束后稍作指导,学生写作的灵感也就有了,在评改中涌现了大量的佳作。   二、凸现活动的细节,突破作文训练难点和重点   活动的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素材,但只有素材绝不能写出好文章,如不加以指导,学生只能记流水伏,没有写作思想,当然也就没有写作路子。学生每次作文训练都会有一定的训练重点和训练难点,而在这方面又常会出现问题,如用词不恰当、写得不具体、没有条理等。教师要精心设计和指导活动,用活动架桥铺路,引导学生闯过难关,突破重点、难点。   例如:在指导课上,我刚出示了写作要求,学生便“首先……其次……”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我把学生讲述中的动词写在黑板上供其他人选择。学生心里有谱,写出来还是难事吗?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比赛受益菲浅,教师相机点拔引导,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从而以活动突破了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难点,效果很好。   三、重视活动的生成性,强化创作动机   一个人的成就需要大大激发其行为动机,从而增强行为效果。在作文活动中学生一旦获得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便产生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产生写作的内驱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例如,在学生写《校园一角》一文时,我组织了学生浏览校园,课前由学生讨论、自主设计了活动路线,囊括了校园的不少景点。在活动进行中,走到每一个景点学生都会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让老师应接不暇,甚至许多问题恐怕连老师都不认识。我抓住了这一生成性问题,利用综合实践课的机会向学生提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让其他同学在参观校园时顺利地认识这些植物。   在作文活动时,我将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看在眼里,并及时的给予表扬,鼓励学生把在活动中的成功迁移到作文当中。学习的心情愉快了、信心增强了,作文自然也就顺畅了许多。作文写好了,活动并没有到此结束,通过评选、推荐、自荐等方式选出优秀作文,办成手抄报等贴在学习园地展示,让更多的学生产生写出佳作的愿望。   四、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活动,积累作文的素材   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只要学生在校内外生活中注重积累,作文时有米可炊,就会减少写作时的惧怕心理。   在活动进行之前,教师就引导学生选择一定的角度,对活动进行观察,并留意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自己在活动中的内心感受,在活动结束时及时加以总结,做一个有心人。以各种上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让观察和积累本身也成为一项有意识的作文活动。   五、作文活动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选材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光靠两周一次的作文课和每学期的八篇作文是难以实现的,如果再利用作文课的时间来开展作文活动,显然是捉襟见肘的。作文活动是生活中的一“点”,而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则是广阔的“面”,是作文的真正源泉。所以,教师要把作文活动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作文选材能力。   双休日,学生该怎么过?这一直是家长,老师都感到很伤脑筋的事。为此,我推出了双休日活动作文系列:学生从妈妈手中接过围裙,当一天的家,从买菜,烧饭到洗衣拖地,一天下来,学生事儿做了,体验有了,《小鬼当家》就自然而然地见诸于笔端了;让学走上街头,看看哪些商店,工厂招牌上的字写错了,《啄木鸟的行动》就写成了,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回家练练跳绳,写一篇《一分钟跳绳》也不是一件难事……教师还可以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注重学生校外生活水的积累。休息日,家长尽量多陪孩子做些意义的事,随时提醒学生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生活,还可以写写日记。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处处有可谈可写之处,长期的训练可养成学生从生活中拾取作文素材的好习惯。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勤学思培训网USEIRY 详细了解
咨询电话:

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课程?赶快告诉课程顾问,让我们顾问马上联系您! 靠谱 的培训课程,省时又省力!

微信访问

#tel_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