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很多熊孩子让家长们很是头疼,调皮闹腾,不听话。怎样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儿,主动写作业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相关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别把孩子当孩子。其实,有的孩子的智力水平比大人还要高,只是缺乏生活经验。所以,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大人来对待,试着跟他讲道理,而不是以大人的权威来压制他。
千万别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说事儿。其实孩子最反感爸妈夸赞别人家的孩子,这让他有一种心理,就是觉得自己的父母更爱别人家的孩子而不是他。各位家长应该也能发现,如果经常拿别人的孩子作比较,自己孩子和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一般不会成为好朋友。
培养良好的习惯。拿出一张纸,分左右两边。左边写上孩子喜欢做的事儿或喜欢的东西(如看电视,玩电脑,芭比娃娃,游戏机之类),右边写上孩子不爱做的事儿(如自己穿衣服,叠被子,做家务,写作业之类)。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既能起到巩固和消化知识的作用,又有利于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还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图片0]
良好数学习惯培养的主要方面。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培养,还需要学生有意志,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只有要求具体,严格训练,反复强化,持之以恒,习惯的培养才会取得理想效果。
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怎样养成
一年级学生是充满灵气并且富于幻想的,他们的思维受到的束缚是最小的。这时也是培养他们创造性脑力劳动习惯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争辩,大胆探索的习惯使学生更富有创新精神。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亲切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去怀疑,不能盲从教师和教材。允许在课堂中插话,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新的见解,还要允许失败。经常的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创造想象,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努力让学生形成创新的习惯。
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的学习,那么学习对儿童来说是可以成为一件有趣的,引人入胜的事情的。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的增值。
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用着它的利息。”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人一生的影响,所以要重视它。而且习惯的养成要抓准时机,用对方法。最后使学生形成习惯,内化为素质。
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提前预习:预习会对接下来你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先在头脑中建造一个大概的知识框架,而之后再把知识逐渐填入你的知识框架中,这样主动性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勤于动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知识听的时候可能知道了。 但是总是不如写下来印象深刻。 而且把重点的知识记录下来,对将来的复习也是大大有好处的。
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不能仅仅被动式的接收,还需要有主动发问的精神,有事遇到一些不懂的疑问,不能得过且过,要把它彻底弄懂。
背诵:这里的背诵并不是把遇到的所有知识都背下来,这样耗时耗力,效率不高。 但是有一些知识要点,或者经典名句,还是要背下来的,毕竟不会花费你太多时间,却可以受益终生。
勤查工具书:这里的工具书不仅仅是书本,也可以是新时代的搜索引擎,例如“百度知道”,”百度经验”等等,可以把遇到的一些专业词汇更加全面的弄清楚。
[图片1]
按时复习:按照人类记忆曲线,一周后你只能记住上周学习的知识的10%,而如果你复习3次,则可以记住85%的知识,所以复习旧知识,有时比不断学习新知识更重要。
如何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和孩子说明、讨论自觉学习的重要性。父母可以以平和的语气和孩子一起讨论,什么是自觉学习,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呢,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而且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应该自觉去做。
明确要求。要让孩子知道,做作业时坐姿要端正,不能趴桌子,握笔姿势要准确,同时书写的字体要清楚端正,答题时要认真思考,当然不懂的问题可以向家人求助。
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订立每天的学习计划,学习任务有多少,什么时间进行什么学习任务,预计用多长的时间完成,这样有利于养成孩子的时间观念。
作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当孩子制定了每天的学习计划后,到规定的时间就让他去做,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有奖惩措施。当孩子能按照既定的时间较好完成学习任务时,家长要给予口头上的奖励或者其它适当的奖励;如果不能按计划完成,就加以惩罚,比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孩子还不能自觉时要勤于监督。在开始阶段,孩子还没能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这时家长要勤于监督,注意时间,检查作业,并把改正意见及时反馈给孩子,等孩子慢慢养成了习惯,父母就可以放开许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