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多数家庭教育方式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其实家园其同配合教育是促进宝宝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家园双方能力合力很重要,多陪伴孩子,使孩子的良好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相关内容。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正确得失观
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正确的得失观、胜负观。孩子看重比赛可以,但是对比赛的胜负不要过分追求,只要努力就非常不错,应该教育孩子胜不骄败不馁,树立正确的理念。
学会抓住重点
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抓住重点做事情,因为,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而如果能够抓住重点做事,就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懂得礼貌待人
孩子应该从小就学会文明礼貌,在公众场合,应该懂得礼貌待人,这是很重要的,孩子的素质教育要从小抓起,通过不断培养,提高孩子的个人素质,让别人尊重你。
[图片0]
内心充满自信
我们应该让孩子有充分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又来源于自身的优秀,所以,想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应该让孩子有一技之长,有过人之处,这样,孩子的内心自然会有成就感。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给宝宝买一些行为规范的绘本。现在有很多绘本,图案内容简单,宝宝会更容易接受。可以每天睡前给宝宝读一读,让宝宝从潜意识里培养起良好的行为规范。
告诫父母,不可以过分宠溺孩子。隔辈亲,爷爷奶奶们总是会无底线地容忍宝宝。即便是孩子在父母面前很乖,一到了老人那里,坏脾气立马会爆发出来。所以要跟老人沟通,让老人也要以身作则,肩负起培养宝宝行为习惯的重责来。
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好习惯,克服“骄、娇”二气。 无论在学习、生活中都应该克服孩子的骄气和娇气。学习成绩好不能沾沾自喜,要懂得谦虚,认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不断地完善自我。
生活中要注意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克服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极力反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让她从小懂得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逐步适应环境,培养独立生活的习惯,为今后的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怎样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以身示范,做好表率。孩子小时候和父母相伴时间较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所以,要想孩子有好的行为习惯,做父母的首先要做好。规范我们的一言一行,生活方面、学习方面等等习惯。我们做好了,教育孩子才有底气。
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和孩子一起读书,共建书香家庭,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一些名人传记,培养习惯的书籍,对孩子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善交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不慎,就会学坏。让孩子学会交友,要交好朋友,特别是有好习惯的朋友,朋友能相互影响,能带动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和老师多沟通。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表现,老师最清楚,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父母要多和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听从老师的建议,和学校老师共同努力,抓好孩子的习惯养成。
及时总结孩子习惯养成教育。对于孩子平时行为习惯表现,看到不好的,要及时指出、总结,让孩子知道哪些习惯不好,进行纠正,引导他们改正坏的习惯。对于做的好的,更要积极表扬。
[图片1]
让孩子坚持,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让孩子坚持好的习惯,父母要监督好,时间长了,好行为成自然,好习惯就能养成。
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有利的环境。必须给孩子提供养成好习惯的适当环境,尽量避免任何破坏这种好的环境的行为。家长要努力营造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软件方面,要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克服不良的生活习俗,创造宽松、民主、对话、交流、沟通的人文环境,喜爱探讨、钻研的学习情趣,和睦的亲子关系等。
硬件方面,居室灯光的设计、字画的张贴、书籍的购买、卫生的打扫、物品的摆放等要体现的和谐、舒适,让家成为亲子双方共同感到舒心和温暖的港湾。耐心的引导。望子成龙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过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不能要求孩子马上养成许多好习惯,必须有耐心,慢慢地引导孩子。
及时的称赞。发现孩子无意中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时,家长应立即给予称赞,以示鼓励,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良好的示范。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坚决的态度。在孩子面前,家长必须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态度坚决。家长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会受到影响。默契的合作。成人之间态度的不一致极大地阻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即使成人有不同意见,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讨论,大家在商谈中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