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每一个孩子从小就基本拥有很好的生活,父母也都宠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这样的生活也让很多孩子的自立能力下降,因此很多家长都开始重视孩子的自立能力培养。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提高小孩独立生活能力的策略的相关内容。
提高小孩独立生活能力的策略
保证孩子做事的时间
小孩子做事效率不会有大人那么高,所以,我们尽量不要用对待成年人的标准来对待孩子,否则,容易让孩子失去自主做事的机会和欲望。
不干涉孩子的选择
我们在把选择权给孩子的同时,一定要做到不去人为干涉孩子的选择,孩子选择的正确,我们要多祝贺,不正确也没关系,讲明白道理就可以了。
多教孩子做事的方法
小孩子做事情需要自己动手去做,也需要自己动脑去研究,但是,前提是我们一定要多给孩子传授一些做事的方法,让孩子能有效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图片0]
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在一些小问题的处理上,我们家长一定不要过多的干涉孩子,让孩子能够有空间作出自己的决定,这样,有利于孩子自主性的好习惯养成。
怎样提高独立能力
作为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这时,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一看下次怎样做”。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同时,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
对孩子的期望应合理,让孩子能正确地评价自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家长应有客观的评价,并据此对儿童的成长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励孩子向恰当的发展目标努力。如果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而无视他的缺点,孩子就会对自身的不足缺乏认识而骄傲自满,不能接受失败;如果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就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不敢面对失败。
当然,家长如果总是挑孩子的毛病,贬低孩子,对孩子不抱期望,也同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信,会逃避困难以求避免挫折。总之,家长对孩子不合理的期望会加大儿童遭遇挫折的机率。相反,家长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导孩子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对自己在实现目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能有适当的预测。这样,孩子心理上对承受挫折有所准备,当面对挫折时也就会客观、冷静地应对。
怎样培养宝宝独立吃饭的能力
适时给宝宝鼓励
宝宝的各种奇怪吃香,吃个饭就跟打仗一样,可能很多妈妈都想要骂人了,哪里还记得要给宝宝鼓励呀。但请记住,无论宝宝的吃香多么的怪异,把饭桌弄得多么乱七八糟,但起码他吃得开心,他吃到好吃的食物到肚子里了,妈妈就应该鼓励宝宝,真乖,会自己吃饭了哦。
不强迫宝宝吃东西
如果宝宝吃饱了,他会把食物推开,那么,这个时候,妈妈就应该把宝宝的手擦干净,换上干净的衣服,让他离开餐桌,到旁边去玩。宝宝吃饱后,就不要强迫宝宝再去吃东西 哦,这样宝宝会产生对吃饭有反抗的心理。妈妈们如果怕宝宝饿到,那就少量多餐地给宝宝准备,就不用担心啦。
[图片1]
可以多向其他小朋友学习
如果家里的哥哥姐姐有宝宝的话,可以多向其他小朋友学习,多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吃饭,这样宝宝会进步得更大哦,因为宝宝的模仿能力是相当强的哦。
我们怎样提高独立能力
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小班幼儿吃饭,开始可能会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幼儿会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
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
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孩子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记住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坚定,如果不够坚定,容易妥协是很难达到效果的。让孩子学会独立的时候要记得多鼓励,让孩子知道你对她严格要求不代表不爱她,亲子互动是要有的,只知道要求她却不和她玩是不行的。能感觉到爱的孩子才会内心强大。
不要说你不努力以后就会没本事之类的话,不要过早的教会孩子现实,你可以告诉她会自己吃饭,穿衣服什么的是很棒的一件事。教育孩子要趁早,但是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如果你有了这个意识就要马上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