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这样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的而相关内容。
中学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保持家庭和谐气氛,少说消极的语言。家庭中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一言一行都是能量,父母消极自卑,孩子不知不觉就会学样。很多家长不懂言传身教的优点,一回家就把工作中带来的怨气怒气发泄到孩子身上或家人身上,使家庭气氛紧张,孩子心情压抑,这样导致孩子自卑的一个根本原因。
第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应保持在孩子身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时期很重要,一个是上小学时,一个是初中时期,这二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期,缺少父母中的任何一个都会给心灵带来影响。特别是女孩子要有父亲来管教,男孩子要有母亲来帮助,帮助他们认识男人和女人,这点是很关键的。
所以,一般来讲,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性格上多少都会有一些不圆满。在这两个时期,请父母们尽量把生意放一放,工作放一放,抽出时间来陪一陪孩子,带他们玩一玩,乐一乐,让孩子生成在一个阳光照耀的家庭里,心理必然是健康积极的。
[图片0]
用内外五感官来引导孩子平衡自卑心理。外五感是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让孩子在五感官方面接触积极的音乐、书籍、自然、人物、思想、艺术等去感染他,影响他; 内五感也是内触觉、内嗅觉、内听觉、内视觉、内味觉,利用心理学技术把这些积极向上的因素烙印进孩子的心灵。
怎样消除中学生的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是当下许多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如果是轻微的叛逆,我们可以视其为正常,但是如果是严重的、不适当的叛逆问题,我们就要引起重视了,因为严重的叛逆心理可能会导致犯罪等严重后果。那么如何消除中学生叛逆心理呢?
家长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父母应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信任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比如,让孩子利用周末尝试做家长,由他们安排各个成员的活动,这不仅展示了孩子的能力,同时使他们做到了换位思考,加强了与父母的情感。家长应该避免以下4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打骂、体罚。这种教育方法不但不能使孩子认识到错误,还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从而愈发倔强、暴躁,甚至走向极端。哄骗、利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目的性,不利于孩子健康价值观的养成。讽刺、挖苦。这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家长的教育产生反感。
溺爱、迁就。这会使孩子变得娇生惯养、更加为所欲为。教师永不放弃学生。中学生阶段,学生两极分化趋势明显,与那些优秀的学生相比,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教育。这时候,肯定、鼓励和表扬显得尤为重要。
泰戈尔说:“聪明的人懂得如何教育,愚昧的人知道怎样打击。”多找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谈谈心,帮助他们树立“我能学好”、“我能成功”的信念,让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在关心他、帮助他,永远不会放弃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促使其转变。
如何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了解自己产生羞怯的原因
中学生产生羞怯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的智力、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因素所引起的,但主要还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如自幼家教的方式,个人学习生活的经历,与同学交往的程度,受老师教育的影响等等。中学生应剖析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真正找到形成自己羞怯心理障碍的原因,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持之以恒地坚持,必能收到成效。
鼓起勇气,不怕失败
中学生们应该认识到,羞怯几乎人人皆有,并非你一人独有,只是每个人羞怯的程度不同罢了。当你在课堂上不敢主动参与,感到羞怯时应想到羞怯并不等于失败,胜利者比失败者往往多的只是一份勇气。因此,课堂上要积极主动,敢说第一句话,敢迈出第一步。当你迈出第一步后,就会感到羞怯并不可怕,你就会在成功的表现中受到鼓舞。
[图片1]
相信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
自信是人生中无与伦比的财富,是事业成功的催化剂。中学生在交际中不要总是否定自己,拿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比,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同时为自己不善讲话、不愿行动寻找理由。相反,倒要时时肯定自己,保持自信,相信自己的言行会给别人带来启迪和帮助。
如何帮孩子克服交往困难
初中生的同伴交往,与其心理和生理发展的成熟度相关,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与小学阶段的同伴关系有了较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初中生对同伴交往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追求彼此在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和谐。也正因为如此,初中生普遍感觉到交往的困难,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及早认识孩子同伴交往中的特点,以便在孩子遇到交往困难时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自卑心理使部分初中生倾向于将自己封闭在一个比较狭窄的圈子内,不想或不敢与同学交往,他们总怕别人看低自己,笑话自己的某一缺点,往往把其他同学一句毫无恶意的玩笑话理解为讽刺和嘲笑,将同学不同的意见看作对自己的贬低和轻蔑,因而容易发生摩擦和矛盾,由此失去很多相互交流学习经验、谈论课外知识、沟通信息、更新观念的机会。自卑心理还会使部分初中生表现为在同学面前喜欢说大话、自负、粗暴。
有的孩子由于性格孤僻,表现得沉默寡言,对人爱理不理,无动于衷,很少与同学讲话,也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或者说话犯倔,爱挑毛病,很难与人相处,没有同伴愿意和他们交往。孤僻的孩子很可能是因为心灵受到过巨大的伤害,生活中缺少爱的体验,或者得不到老师、同学的接纳和认可,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其实,孤僻的孩子一样有表现自我、与人相处的心理需要,只是由于不良的个性特征,致使需要难以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