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改革刚刚实施,原有的定额计价和改革后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法正处在双轨并行,逐步过渡阶段,并贯穿于施工图预算、标底编制和工程决算等各个计价环节之中。造价真实性审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约审计成本,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小编告诉你建筑公司工程造价的方法。
[图片0]
建筑公司工程造价的方法:
1、全面审计法
是指按照国家或行业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顺序或施工的先后顺序,逐一的对全部项目进行审查的方法。其具体计算方法和审查过程与编制施工图预算基本相同。此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细致,经审计的工程造价差错比较少、质量比较高,缺点是工作量较大。对于工程量比较小、工艺比较简单、造价编制或报价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甚至信誉度较低的单位须采用全面审计法。
2、标准图审计法
是指对于利用标准图纸或通过图纸施工的工程项目,先集中审计力量编制标准预算或决算造价,以此为标准,进行对比审计的方法。按标准图纸设计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一般地面以上结构相同,可集中审计力量细审一份预决算造价,作为这种标准图纸的标准造价;或用这种标准图纸的工程量为标准,对照审计。而对局部不同的部分和设计变更部分作单独审查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时间短、效果好、定案容易;缺点是只适用按标准图纸设计或施工的工程,适用范围小。
3、分组计算审计法
把分项工程划分为若干组,并把相邻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编为一组,审计计算同一组中某个分项工程量,利用工程量间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的关系,再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这是一种加快工程量审计速度的方法。
4、对比审计法
是指用已经审计的工程造价同拟审类似工程进行对比审计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条件和特点区别对待。
一是两工程采用同一个施工图,但基础部分和现场条件及变更不尽相同。其拟审计工程基础以上部分可采用对比审计法;不同部分可分别计算或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
二是两个工程设计相同,但建筑面积不同。可根据两个工程建筑面积之比与两个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量之比例基本一致的特点,将两个工程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以及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各分部分项工程量进行对比审查。如果基本相同时,说明拟审计工程造价是正确的,或拟审计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是正确的。反之,说明拟审造价存在问题,应找出差错原因,加以更正。
三是拟审工程与已审工程的面积相同,但设计图纸不完全相同时,可把相同部分,如厂房中的柱子、房架、屋面、砖墙等进行工程量的对比审计,不能对比的分部分项工程按图纸或签证计算。
工程的建筑安装工程总造价怎么计算:
建筑安装工程总价按下列方法计算:
1.分部分项工程费=各分部分项工程量×综合单价之和;综合单价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和利润以及一定范围内的风险(下同);
2.措施项目费
国家计量规范规定应与计量的措施项目,计算公司为:
措施项目费=措施项目工程量×综合单价之和;
国家计量规范规定不宜计量的措施项目,计算公司为:
措施项目费=计算基数×(安全文明施工费费率+夜间施工增加费费率+二次搬运费费率+冬雨期施工增加费费率+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费率);
3.其他项目费由暂列金额,计日工总包单位服务费组成;
4.规费和税金
5.将1+2+3+4之和,即为建筑工程总造价
[图片1]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
(1)全员成本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涉及到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的工作,也涉及到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要纠正一些施工技术人员只重视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即成本控制,常常造成不应有的经济费用支出的现象。应对施工技术人员树立“从技术入手,以经济结束”的综合管理思想,树立全员成本控制的观念。
(2)全过程成本控制原则。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成本控制工作应伴随施工的每一个阶段,如在准备阶段制定最佳施工方案,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施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施工成本的支出。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返工费和工程竣工后的保修费,使工程成本至始至终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
(3)目标成本控制原则。目标控制是工程管理活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所谓成本目标控制,就是把成本计划的任务、目标和措施等逐一分解,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施工班组及个人。目标责任内容既包括工作责任,也包括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做到奖罚分明。
(4)动态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动态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数据,不断地将成本计划目标与实际发生值进行比较,找出干扰因素,分析成本偏差的原因,主动采取控制措施,保证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5)节约原则。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人力、物力、财力、体力的节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要经常检查成本是否出现偏差,不断改进优化施工方案。特别是要严格控制材料消耗量。根据工程进度,严格按照材料消耗量定额控制材料的损耗,不能突破,对各种材料余料进行回收,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仓储和摊销损耗,合理使用材料,尽可能使材料的损耗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有效方法:
熟悉图纸资料,了解现场情况,做好准备工作
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要做好建筑施工图的预算编制工作,首要就要求预结算工作人员做好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例如认真熟读施工图纸,对设计图纸和有关标准图的内容、施工说明及各张图纸之间的关系,要进行从个别到综合的熟悉,以充分掌握设计意图、了解工程全貌。
预算人员在读图的过程中,要对施工图纸存在的差错、矛盾和疑点等问题,记录好,以便在图纸会审时提出,求得妥善解决。在收到图纸会审记录后,要及时将会审记录中所列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写在图纸的相应部位,以免发生差错。在读图的同时,还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深入地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例如,土方开挖的施工方法、现场排水方式、土方运输方式和距离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以及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开展,需要哪些保护方案及措施等等。
列项计算施工工程量
建筑施工子项目、分工程众多,因此,在进行施工图预算编制时,要将项目划分齐全,这样才能准确地计算出每一个分项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有效地避免漏算和错算,万一出现漏算错算,也可以逐一排查,有效地提高了编制的准确性。计算工程量,宜先算出“三线一面”,所谓的“三线一面”就是指:外墙外边线、外墙中心线、内墙净长线和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工程量计算中将反复使用这四个数据,因此称之为“计算基数”。工程量计算是预算编制工作各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编制工作中花费时间最长、付出劳动量最大的一项工作,预算人员必须根据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则逐项进行计算。
工程量讨价汇总
将各项施工工程量结合相应工程量的综合单价,进行汇总得到最后的工程总价。
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理力度
要想施工图的预算与结算基本符合,就要求建筑工程的监理到位,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投资控制,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建设项目在满足质量与进度的要求之下,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建筑施工阶段实行有效的造价控制,即要从经济、技术、合同等多方面采取措施,重点要放在设计的变更与施工变更上,认真做好现场签证,通过对原合同价格中主要费用计量、结算程序,监督其费用如期正常发生,防止超前过量支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