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合作机构>

勤学思培训网RRHQXD

欢迎您!
朋友圈
机构未认证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00-21:00

位置:勤学思培训网RRHQXD » 培训新闻 » 职业技能 » 美容化妆 » 化妆 » 总算知晓如何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

总算知晓如何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

发布时间:2023-01-09 08:44:21

如何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所谓教学重点,“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解决数学中的难点教学一

演示实验法。即运用演示实验的方法来攻破教学难点。

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从动态的操作过程中观察思考,从而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一只底面半径是30厘米的圆柱形水桶中,有一段半径是10厘米的圆柱形钢材完全浸没在水中,当钢材从水中取出时,桶里的水面下降5厘米。这段钢材有多长?”这道题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钢材的体积实际上就是水下降的体积。如何在“钢材的体积”与“水下降的体积”这两者之间建立起联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为此,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将一段圆柱形钢材放进一个盛水的圆柱形烧杯里,使圆柱形钢材完全浸没在水中,让学生观察演示过程,教师将钢材从烧杯中取出,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过程,并思考下面的问题:在没有拿出钢材时,水面在什么位置?当拿出钢材后,水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钢材的体积与水下降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钢材取出后,烧杯里的水下降了的那一部分是一个小圆柱,而这个小圆柱的体积与圆柱形钢材的体积相等。这样学生顺利解决了圆柱形钢材的体积问题,进而迅速求出了钢材的长:3?郾14×302×5÷(3?郾14×102),问题迎刃而解。

[图片0]

运用比喻法。有些基础知识

学生虽然能记住,也能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是让他们说出其中的道理,有时往往表述不清楚,这说明学生还是没有真正理解。为此,我在教学时常常运用比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对于“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有时还会混淆。为使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我先让学生求出x+20=100,23x=69,x-13=50中x的值,并将求得的x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引导学生观察各等式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抽象出“方程的解”这一概念,与此同时,说明像刚才求未知数(x)的过程,就叫做“解方程”。最后启发学生说出完整的概念。接着边打比方边演示,将一块(重10克)小石子放在天平的一边,要想知道它的重量是多少,就需要打开砝码盒,找出与小石子重量相等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另一边,使之左右平衡。那么,10克砝码便是“方程的解”,而开盒找砝码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解决数学中的难点教学二

(一)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温故知新,灵活应对教学重难点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逐步突破新知识的教学难点。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先复习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

[图片1]

(三)联系生活巧用转化策略,化难为易,抽象知识直观表现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授课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 应对教学重难点的方法应当因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生认知能力、学校所在环境和学校的办学条件等而各有选择。选择难点教学方法总的原则是直观、形象、灵活和富有启发意义。要做到引而不牵,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自主地跨越教学难点这一学习上的障碍。

解决数学中的难点教学三

1.主动创设直观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重难点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可视的场景和情境,化解学生在数学重难点知识中的认知矛盾,较好地适应小学生形象化思维的特点,从而较好地提升小学数学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效果。在讲解小学重难点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采用直观的学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分一分,在自己动手动脑的操作实践之中,更好地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数学新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学数学的概念本质、运算原理等内容。

2.将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链接

在小学数学重难点知识的教学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使小学生体会到数学重难点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兴趣,积极地进行小学数学知识重难点的理解和体悟。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固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思考数学,真正体味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例如,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利息”教学之中,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商量,让学生自己到银行存储5000元,并自己计算这5000元采用整存整取三年期、整存整取五年期的方式,分别应当获得多少利息?在学生自主操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并运用自己所学的“利息”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答。

3.充分运用转化策略,突破小学数学重难点知识

在小学数学的重难点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新旧知识的串联,要使数学知识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脉络,运用学生既有的知识经验,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化、曲折难辨的数学问题直观清晰,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方法和策略,实现对数学问题的变换,通过对新的转化问题的思考和求解,从而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较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对数学重难点知识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例如,在小学数学重难点知识之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圆的面积等计算公式都是重难点知识,可以采用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的转化策略和方法,将未知的图形转化为已知的图形,从而较好地实现对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较好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开拓学生数学思考的空间,较好地掌握数学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勤学思培训网RRHQXD 详细了解
咨询电话:

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课程?赶快告诉课程顾问,让我们顾问马上联系您! 靠谱 的培训课程,省时又省力!

微信访问

#tel_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