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落实读写结合?语文教学“读写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将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的习惯,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完成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一
一、在读中积累,为写打根基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用这句话告诉学生“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读来也会吟”。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中用了将近一万六千个词语,试想如果没有那么多的词汇,恐怕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难写出传世的不朽之作。人类的知识绝大部分还是借鉴前人的经验,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改善和创新。实践固然重要,但是很多实践往往还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之上。所以这就充分体现借鉴的重要性。基于这一方面,我就建议我的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做一个摘抄,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都摘抄下来,熟记于心,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而且,每篇课文我们在学习完之后,我会从专业的角度把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给学生指出来,并要求学生背诵,鼓励他们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我还会组织学生围绕本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把摘抄下来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一下并开始背诵积累,运用到本单元的作文练习中。例如:学了“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等词语后,很多学生在描写自己的感受中都能运用到,让自己的文章更有特色。
[图片0]
二、多层次仿写
心理学家研究,儿童经验不足,知识贫乏,所以模仿是他们的天性。自然可以联想到,仿写也是写作的一个捷径。什么是仿写?仿写就是把别人的内容转换成自己的为自己服务,这样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语文课文就为学生们仿写提供了很多资源,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它。但值得说明的是,仿写并不是抄袭,也不是一字一句的照搬。它是要在领会文章精神和风格的这一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这才是所谓我们提倡的仿写。另外一种进行作文的训练方法。
三、拓展练习
好多文章不会把话说完说尽,往往给大家留下一定的空白,让读者自己发挥想象的空间。作为一名老师,就要充分发挥这种空白,启示学生发挥敏锐的洞察力,训练学生补充这种空白。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才能开展这种练习。例如:有的课文重在记叙,轻描写,语言简单易懂,这就给学生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老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合理想象,进行写作。这样做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激发同学们的创作欲望。教学《船长》这一课,文中写到,哈尔威船长在拯救全船的船员之后,就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试想船长在最后的时刻会说些什么呢,船员会说些什么呢,抓住这一点我让学生做了一个练笔,这个练笔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方法二
一、注重对阅读素材的选择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素材,进而在写作中将其表达。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来看,学生在写作中缺乏生活的气息,这样的情况是非常不好的,一旦写作缺乏生活气息就很难做到真情实感的流露,进而使写作成为枯燥的文字累计,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对阅读素材的选择,使学生能够有效引发共鸣。
就以在写作教学“我的父亲母亲”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个单元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写作真实还原自己的父母,表达真情实感。那么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素材,我认为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不错的选择,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父亲到火车站送别作者的情形,作者从背影中感受到伟大的父爱,突出对父亲难言的爱。这样的素材与写作教学有着重要的联系,教师可以将文章作详细的解读,从文章的结构教导学生正确的文法,从重点段落语句与细节的表现感受作者对真实镜头的处理,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这样的课堂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图片1]
二、注重对写作结构的布局
在目前的写作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写作中总是不经意地就跑题了,写出来的文章不能明确地表达中心思想,有时写文章是为了表达父亲伟大的爱,却写成了父亲的勤劳。归根究底,是因为学生在写作中逻辑思维不够清晰,进而不能合理布局,写出来的文章有一种莫名的混乱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注重引导学生对写作结构的布局,避免偏题的现象。
还是以上文举的例子来说明,朱自清在《背影》这一文中就有很好的写作结构。其一,先是奠定基调,以背影的变化为时间轴,通过从年轻时父亲高大伟岸的背影,推移到如今的苍老的背影与缓慢的行动,写尽父亲的一生;其二,作者为了写到父亲的背影在文章开头便提出了父亲买橘子的情境,这样便自然过渡到父亲的背影上,避免其他情节的发展扰乱节奏。那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传授学生这样的逻辑思维,就是在大体上掌握一条明显线索作为文章发展的明线,可以是时间或空间,同时学生在设计情节时注重中心的连贯,避免无关内容的干扰。这样的文章自然是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语文教学方法三
实现高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第一,重视课本内容,布置写作练习。为了加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联性, 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课本内容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教师在讲解完教材内容后,根据课本文章的写作技巧向学生布置写作小练习,让学生根据阅读体验写一篇小作文。此举既强化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认知,又使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学习名家写作手法。
以《荷塘月色》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文章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向学生详细讲解,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共鸣。课后,教师布置一篇写作小练习,要求学生运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表达某种情感。
第二,重视情感教学。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解析出一种情感。而在实现“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语文课程的情感教学。情感是将文章每个部分内容串联在一起的线索,也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初始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学生在课本内容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懂得如何将这种体验表达出来。
高中语文读写教学存在的弊病
其一,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隔离,关联性不高。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课本内容,而语文教师对课本的讲解多为阅读教学,即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名家的经典文章,领会作家在文章中倾注的感情,学习作家的写作手法。但在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中,写作课所占课时比例较小,语文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时通常随性而为,并未注重作文写作与课本内容的结合,导致学生在语文课本学习中获得的阅读体验无法通过关联性较高的写作表达出来。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关联性不高直接导致学生的读写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其二,学生课外阅读量少,写作训练少。自智能手机流行以来,学生经常利用手机浏览各种碎片化信息,缺乏阅读经典名篇的兴趣。同时,学生的写作训练较少,除了语文考试必须写作,其他时间几乎没有写作的机会,导致大量学生害怕写作。这直接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实现。
